在2025年乒超联赛开赛前的几天,乒坛传来一则震撼消息:日本乒坛新星张本美和正式通知成都高新若水居俱乐部,因需集中备战7月3日至13日在美国举行的WTT大满贯赛事,决定缺席即将于6月9日至11日在河北雄安举行的乒超联赛第一阶段比赛。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令俱乐部陷入了困境,距离新赛季的揭幕仅剩三天,作为核心外援的张本美和缺席,打乱了球队的战术部署,也让球迷对俱乐部引入这位备受争议的选手产生了新的质疑。然而,张本美和给出的退赛理由,在许多球迷看来显得十分牵强。因为WTT美国大满贯的赛程早已公布,而且距离乒超联赛的开赛时间还相差将近一个月。如果真是为了这项赛事退出乒超联赛,根本不至于在距离开赛仅三天时才做出这一宣布。
尽管俱乐部向外界解释称“尊重运动员的赛程安排”,但乒坛人士普遍认为这一解释难以让人信服。毕竟,WTT美国大满贯的开赛时间和乒超联赛的第一阶段比赛相隔将近一个月,理论上并不冲突,且这一赛事的时间早已公布。因此,有部分球迷猜测,张本美和此举要么是由于国内的压力,要么是有伤病问题而不愿公开。如果真的是为了美国大满贯的赛事调整时间,应该早早做出声明,而不至于临近乒超联赛开赛才宣布退赛。然而,所有的推测仍旧缺乏证据支持,张本美和至今没有公开回应。
展开剩余70%张本美和,作为国乒近年来重点研究的对手,其实力无可小觑。2024年亚锦赛中,她先后击败了孙颖莎、陈幸同等三位国乒主力,尤其在女团决赛中逆转孙颖莎的那场比赛,被日本媒体称为“觉醒之战”。进入2025赛季后,她的技术更加成熟。在4月的WTT仁川冠军赛上,她以压倒性的4-0横扫国乒新星蒯曼。在比赛中,张本美和的反手拧拉转速、防守反击得分率等关键数据已经接近王艺迪等一线选手的水平。令国乒感到更为警觉的是,她的战术理解能力远超同龄选手。在与蒯曼的比赛中,她迅速识破对方的正手底线劈长限制战术,并通过调整策略,改用正手小三角发球进行反制,展现了她卓越的临场应变能力。
张本美和的快速成长背后,得益于日本乒乓球队科学化的训练体系。她的教练团队为她量身定制了训练计划,训练场上配备了8台高速摄像机,用来捕捉她每一个动作的细节。在比赛中,教练们还会实时监测她的心率,一旦发现异常便会立即进行调整。这种细致入微的保障,帮助她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保持稳定。在突尼斯挑战赛上,面对中国小将丁怡婕时,张本美和在第三局8-6落后的情况下,迅速切换战术,采取正手爆冲,连得5分实现逆转。赛后数据显示,她的反手拧拉转速比对手快了15%。这些细节表明,她的技术不仅在不断提升,而且已逐步形成了以“技术数据”为核心驱动的模式。
与张本美和的飞速进步相比,国乒同龄选手面临着不同的成长路径。早在2023年,仅14岁的张本美和便决定放弃青少年赛事,直接转战WTT成人组,并接连夺得冠军。而同期中国同龄选手仍被安排参加较低级别的青年赛事。到了2025年,这一差距在技术上愈加明显。在张本美和与蒯曼的对决中,蒯曼的接发球失误频频,第三板抢攻成功率仅为32%,远低于张本美和的62%。更为关键的是,两者在心理韧性上的差距:国乒小将在突尼斯赛场上的溃败后,教练只能喊出“别紧张”以作安慰,而日本队则依托实时数据,给出了具体的战术指令。这种代际差异在训练理念和赛场表现上已经愈加显著。
张本美和的退赛,表面上看是赛程冲突,实则反映了运动员个人与团队利益之间的复杂博弈。然而,至少可以看出,张本美和希望在WTT美国大满贯中有所突破,对国乒来说,她在这场赛事中的表现将更具参考价值。如果这位未来的日本“一姐”能够延续她的强势表现,这不仅证明她个人技术体系的先进性,还可能引发全球乒坛对于人才流动和训练理念的重新审视。尤其是当16岁的张本美和,其反手拧拉转速已经超过中国同龄选手15%时,这场悄无声息的技术革命,或许比奖牌的归属更值得警觉。
发布于:四川省